山水涧泉子古村休闲游看杏花拔野菜再走雁门寨4月8号周六
山水涧泉子古村休闲游看杏花拔野菜再走雁门寨4月8号周六
费用35元
活动强度,本路线分为A,B线
A线 休闲(游古村、转山坡,看杏花摄影、拔野菜) (可以饭店腐败)
B线 有古村、看杏花、雁门寨转山
活动宗旨---愉快驴行,结识朋友,强身健体
我们的口号是--安全 圆满 愉快 惬意
集合时间地点张店6:00发车,走内线途经山铝铁路道口、淄川、博山,
桓台、临淄、周村的朋友具体联系上车地点,我们的口号(宁可早到十分,也不迟到一秒)。
具体上车地点根据报名人员的地理构成,合理安排上车地点。
行程简介:6点 张店发车,预计8:30开始登山,午餐在山上进行。本次活动有些地方山势比较险要,请参与的朋友注意个人安全。
个人装备 登山鞋、 遮阳帽 饮用水 (带上一份好心情一起上路)。
活动用餐 午餐腐败每人20-30元(30元菜金可以吃鸡、酒水自带)。倘若不集体就餐需缴纳10元摘山杏费用,数量不限。
报名方式 论坛内跟帖报名,并电话或短信确认!
报名联系人:
蓝色天空 13573333662
美好春天 15153383512
绿竹 15264301081
本次报名20人成行,33人满员,满员后为候补..(按报名先后排座)
着重提示:当你要行使你的报名权时,请务必事先认真阅读报名帖下方的相关内容
特别申明当你报名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你己同意并接受了其全部的免责条款。
特别提示:为了杜绝占了坐位又无故放弃的不负责任现象发生,请大家慎重对待报名。
特别申明 :
1、倡导自助与必要的互助相结合的户外理念,不做无保护的攀爬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
2、不允许出现独自疾走暴走和好奇新鲜擅自脱离整体团队的情况;
3、凡报名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领队声明依法解决;
4、凡报名者均视为接受本领队声明。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同样不承担。(自愿参加人身保险)
环保要求 :
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户外活动建议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包装物品和器具。请每人自带垃圾袋,活动垃圾必须全部打包带离山野!爱护花草动物。
参加者注意
1、 身体健康,无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精神病等慢性疾病史。有自主能力,能对自 己的行为负责。
2、 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能力,能有效的完成领队的安排。
3、 能尊重领队的安排,一切行动以团队利益为主,必须听从领队指挥,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4、 尊重所处地方的风俗民情,尽量将对当地所产生的影响减小至最低。
5、 注意环保,请勿丢弃不能自然降解的垃圾,请自备垃圾袋,把垃圾带到有垃圾处理能力的垃圾点。
6、 尽量不破坏当地植被、严禁猎杀野生动物。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留影,什么也不要带走。
7、以上行程仅供参考,实际计划可能会因活动参加的人数、体能状况、天气等因素而适当变动。如因天气、自然灾害等不可抗的因素,而至活动取消。
8. 特别注意防火,吸烟的朋友注意不要随地丢弃烟头,禁带火种进山。
景点简介:
博山池上镇泉子村。
村子不大,约有百十户光景。用条石围成的院落依山而建,有层有次,错落有致。整个泉子村,外有群山环抱,内有绿树成荫,景致怡人醉人。
在这山村里,一切都是静的。天是静的,地是静的,院落是静的,街道是静的,我们的人也是静的。沉醉于这种静谧中,我们忘却了红尘,忘却了红尘中的喧嚣、嘈杂和疲惫。青翠环绕的泉子村,一个静的世界,一声静的呼吸,一场静的光阴,同样还有一些安静的人。
泉子村,名字的由来源于村中山泉众多,大大小小的山泉21个,泉水一律清冽甘甜透亮。有的,依偎在青石铺就的街道旁,泉水源源不断地流淌,泉子村人的希望也在源源不断地流淌;有的,端坐在古树下,碧枝遮荫,仿佛树有了仙气,泉水也有了仙气;有的,散落在深山中,独自流淌,独自静谧,独自静观着天和地。俗语一方山泉,养活了一个村;泉子村大大小小21个山泉,活了一村的树,活了一村的山,还活了一村的人。
有人说,可以到泉子村里“数月亮”。到泉子村“数月亮”?那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夜晚啊!当夜幕笼垂,万籁俱静,天上悬挂的月亮悄悄地走进了泉中。此时,天上的月亮明亮皎洁,地上的月亮也明亮皎洁。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可泉子村,有多少口山泉,就有多少个月亮。暗夜袭来,微风轻移,天上的月亮活了,泉水中的月亮也活了。
泉子村的杏花,素有“千里杏林”之称,杏儿熟了的时候,正在翘枝等待大家前去采摘。
这儿的山杏,俗语讲“吃杏砸核”杏儿是甜的,杏仁也是甜的,一句话:美极了
雁门寨 ,位于池上镇东北12公里处。西与油篓寨相对,南望福山,北连蟠龙山,东为紫峪岭。主峰海拔937米,山势高峻挺拔,四面悬崖峭壁,犹如刀削。东西走向,是淄川、博山两区分界山中最高的一座。
雁门寨名称的由来,与它的山形特征相关,主峰与西面狼牙状山头之间,有一段东西长达100多米的坳口,每年秋天,南飞的雁群都在这个山口停息,继而南飞,有些年老体弱的大雁便永远留在山口,飞不起来,被关在门里,故又称雁门关。明朝隆庆六年碑称之为“掩门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