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涧明德山雾云洞雕花峪纪实晒片2016.4.30周六
山水涧明德山雾云洞雕花峪纪实晒片2016.4.30周六
刁花峪位于八陡镇西南1.5公里处,海拔604米。清乾隆十八年(1753)《博山县志》载:“八陡西南山,地名船环峪,悬崖上有铁环四。”通常呼为刁狐峪,后演变为刁花峪,峪长约5公里。大刁花峪以西有小刁花峪和钱家峪。大刁花峪两岸多为悬崖峭壁,山崖常有獾洞、鸽子洞,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刁花峪溶洞。 刁花峪溶洞位于刁花峪中段偏南的悬崖绝壁中,在万仞绝壁之中,有3个相邻的溶洞洞口,洞口皆西北向。中间大洞呈喇叭状,洞口宽13米,高15米许,从洞口往里约10米,洞体逐渐缩小,因多年淤泥堵塞,且曲折盘旋,人不能前往。 主洞的两侧各有一洞。西侧一洞直径约1米,长20余米,人只能弯腰进去。但它的出口却在万丈悬崖之中,从出口探头观望,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仿佛吊在半空中,往往使观望者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东侧溶洞的洞口较大,但不很深,长、宽、高各5米左右,宛如一个大厅,洞内有石桌、石床等摆设,系旧时农人种地、放牧时避雨乘凉之所。 每当夏季,雨 水连绵,雨水沿悬崖飞瀑直下,形成了北方罕见的水帘洞景观。
五阳山位于石马镇东石马村北,古名曾叫志公洞 (因山的腹地有一自然宽大洞穴,穴内原塑有志公像,便以洞代山名)。主峰“平安寨”海拔688.5米,次峰“蛟龙寨”,两座山峰的阳面有比两峰略低的三个山头,分别叫“醉酒台”、“凤凰台”、“擂鼓台”。因其五峰簇拥向阳,故取名“五阳山”。 此山东西走向,属泰山东支脉,西侧与凤凰山、五凤山相连,东边和明德山雾云洞衔接,山前有杨家峪、刘家峪、宋家峪等深谷及扇面岭、双洞岭等山岭,山后有刁花峪、船帮峪等峪涧,中间是突兀的瘦龙脖岭。距山阳2.5公里处就是鱼肥水秀的石马水库 (亦称石马湖、五阳湖),因处淄河流域上游,土质肥沃,水源充足,被史书记载为常熟川。五阳山峰峦迭嶂,沟壑幽深,悬崖绝壁,怪石嶙峋,似人、似物、似兽、似禽,太上老君坐于绝壁,龙体卧于石隙,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登高远眺,五阳山像是一幅绝妙的天然画卷,又似无数硕石自然盆景。有赞美诗日:藏龙碑畔卧石龙,会仙桥处胜仙境。伏龙池水洞天来,天造石佛悬崖中。杨家楼头观山月,志公殿前列松屏。凤凰柏下觅凤来,醉酒台上天一重。新纂《博山区志》中将五阳山列入博山新八景之一:“五阳桧柏夕照金”。据民间传说,该山远在唐朝已闻名遐迩,尔后历代封山造林,修建寺庙,香火绵绵,至明代已达鼎胜时期,成为佛道两教重要活动基地,住山僧道人士达30余人。近几年来,五阳山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重又焕发了生机,1985年被列为山东省淄博市樵岭前风景区五阳山景点,1995年博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淄博市主要景区之一。 五阳山很早就以其自然植被引人入胜,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除建筑物、活动场地外,全部被林木覆盖,树种以柏树居多,间有国槐、枫树、苦辣、八茅枣、灯笼树等百余种,另有无数灌木及藤本植物。
明德山位于博山区石马镇蛟龙村西约一公里,西接五阳山。主峰海拔高度683米。石灰岩构造。山峰陡峭,山顶上是一片片翠柏林,向阳的山脚下有几处桃园,山腰有层层梯田缠绕,快到山顶时,悬崖峭壁的岩缝中挣扎出一株株翠柏或者荆棘。在明德山南侧山腰间悬崖之上,有一条宽阔而又狭长的石灰岩溶洞。古有“群仙之府”之称。洞口上方山坡之上,有一个朝天的洞口,过去,曾在洞口周围建有一个园形简陋建筑,名叫“喷雾坛”。夏季时节,山雨欲来之时,“喷雾坛”洞口便弥漫着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并缓缓地向上升腾,然后飘荡于洞口附近的山涧之中。为此,人们为这山洞取名“雾云洞”。雾云洞深达百米多,高低、宽窄不等。高处有20余米,宽处近30米。洞门是二层的洞券式建筑,门楣上的兽头及二龙戏珠造型,全是上等石料雕凿而成。洞口两侧有一幅石刻楷书对联,上联:“石洞云封自古无人开密窍”;下联:“天门雾锁从今有钥透玄关”,额联写作:“披云见天”。笔势苍劲有力,气势磅礴。古人把雾云洞喻作开天开山的钥匙,具有很深很妙的艺术想象力。进洞行30余米,仰面望去,弯形洞顶上嵌一巨石,欲坠不落,细看,巨石两侧鳞甲密联,犹似苍龙含珠,为洞内一大奇观。行40余米后,便逐步向东转折,最窄处仅可容一人侧身行走。洞中连洞,大洞套小洞,不计其数。洞内顶部、壁间重现着乳白色的石幔、石笋、石龙和石钟乳等奇形怪石,宛若瑶台琼花,又似玉树银灯。千姿百态,目不暇接。
|